试论中国式现代化中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
白雪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科学概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立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确立的改革目标为方向引领,就是要紧紧围绕不断实现制度现代化这一核心价值目标,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促进现代化的巨大制度效能。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源自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绝非静态遗产,而是驱动制度创新的活水源泉。新征程上,要发挥红色文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动力作用,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红色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源自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宏伟目标。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赴后继、不懈奋斗。“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在挖掘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以及宣传保护红色资源的过程中,必须深刻体会革命先辈的牺牲奉献及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坚定信念。传播与传承红色文化要懂得科学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积极开展红色教育,传播红色精神。教育部门应当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各学校应当不断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思政课的领头作用,深度融合红色精神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从革命历史中自觉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要积极组织干部群众进行红色文化学习、培训活动,怀着敬畏之心学习红色文化,研究红色文化历史,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新形象,将红色文化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点燃红色激情,迸发红色力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可以促进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带来更多可能,为红色文化的发展铺就更为广阔的道路,也为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更强大的力量。
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发展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道路,贯穿于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整个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把弘扬红色文化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相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重大部署的实际行动。现实告诉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作者单位:陕西渭华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