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渭华干部学院官网!
首页/ 科研成果 / 优秀论文 / 正文

刁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领导力意蕴

来源:《中国领导科学》2024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4-06-11 13:47 浏览次数: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领导力意蕴

刁娜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题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党的文化领导权与党的文化领导力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就此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即党的文化领导力。由于文化领导权以及文化领导力问题的核心和灵魂在于哲学,所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的核心和灵魂便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表现为科学引领力、群众号召力、发展创造力和战略定心力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领导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文化自信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认为其“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1]。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题之一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党的文化领导权与党的文化领导力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一般而言,拥有文化领导权是具备文化领导力的前提和基础;而文化领导力是文化领导权的外化表现,增强文化领导力有助于提升和巩固文化领导权。就此而言,党的文化领导力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之核心和灵魂

既然拥有文化领导权是具备文化领导力的前提和基础,那么要讨论文化领导力,首先就要清楚何谓文化领导权;要发挥文化领导力,首先就要掌握文化领导权。关于文化领导权问题和思想,葛兰西曾在《狱中札记》中系统论述过。他指出,“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2],政治社会是政治领导权的发生场域,而市民社会是文化领导权的发生场域。无产阶级政党要想取得最终胜利,既要获得政治领导权,又要获得文化领导权。相对而言,文化领导权更为重要,在葛兰西看来,文化领导权即意识形态领导权。由文化领导权和文化领导力之间的关系可推知,文化领导力即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及其延伸的文化领域中的领导能力及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表现为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3]。由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完成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所以无产阶级若作为统治阶级,则其意识形态的最终目的指向“普遍的人的解放”。就“普遍的人的解放”而言,无产阶级是“它的心脏”,而哲学是“它的头脑”,“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4]。心脏和头脑对于生命体至关重要,由此可见,无产阶级和哲学对于“普遍的人的解放”的至关重要性,对于意识形态的至关重要性。鉴于文化领导权即意识形态领导权,文化领导力即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及其延伸的文化领域中的领导能力以及影响力,可知哲学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力的至关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领导权以及文化领导力问题的核心和灵魂在于哲学。就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而言,其核心和灵魂便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这一点亦为实践所证明。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5]。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党的文化领导力,是对党的文化领导力的充分彰显。就此而言,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党的文化领导力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严密,内涵丰富。就作为能够科学指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言,其肯定不是具象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的思想,而是更一般、更普遍、更深刻的思维方式——集中体现于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即是哲学。在这个意义上说,这里能够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指引的,主要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文化领域的运用和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明确的方法论指导,而这三点方法论隶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为“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6]坚定文化自信,对应“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秉持开放包容,对应“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守正创新,对应“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因此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践的始终,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始终。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的核心和灵魂。围绕着这一核心和灵魂,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具有不同的表现,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科学引领力、群众号召力、发展创造力、战略定心力这“四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理一”,“四力”是“分殊”;前者是“体”,后者是“用”;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映前者。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科学引领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由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因此可以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党对文化工作的科学引领力。由“科学引领”可知,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引领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科学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系统性总结。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它的实践性,即在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实践文化建设规律。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性,因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根本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坚持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认为人的劳动、实践既是文化的根本内容,又是精神文化发生、发展的源头活水。人类文化活动首先是感性的物质生产劳动,在感性的物质生产劳动中,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己”[7];在感性的物质生产劳动中,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创造了自然、创造了社会、创造了人自身,而人的这些创造的过程和成果即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集中体现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8]的已有实践成就、实践基础上提出的;集中体现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9]这个新的实际提出的新的文化任务。

通过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分析会发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的问题——举的是马克思主义之旗;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走什么路的问题——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等。对旗帜、道路和目标等问题的回答,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科学引领力。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群众号召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真理的科学性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价值性的实现,才能得到表现和证明。因此,上文我们所指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它的实践性,就可以理解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通过价值性的实现得到表现和证明。这种价值性集中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10]。“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的工作导向,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这种价值性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而言,体现为群众号召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性,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价值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以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本身。人是类的存在物,是社会文化的存在物,在处理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扩大了交往的范围,产生了新的需要,进而生产出自己的全面性。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与世界的多重关系完满地表现出来,“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中”[11];文化是“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12]。人只有在文化活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马克思主义文化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是所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化这一鲜明的价值理念,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谈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时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13]。只有从群众中来、真正扎根人民群众生活,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的文化;只有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创造,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文化,才能引发人民群众的思想共鸣、情感共鸣、精神共鸣,进而得到人民的认同,从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得到全社会人们认同的文化,具有主导人们言行规范和价值取向的力量。就此而言,这种得到全社会人们认同、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文化,在当代中国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群众号召力。

四、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发展创造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不论是真理还是价值,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辩证发展性是真理之科学性和价值性的题中之义和根本保证。就此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内蕴着辩证发展性,辩证发展性贯穿其科学性和价值性始终,为其科学性和价值性保驾护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发展性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而言,体现为发展创造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发展性,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辩证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客体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文化的内容不断发展变化。马克思指出:“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15]所以,文化是一个包含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而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构成一个矛盾体。人选择、调整、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中,推动自身和文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所具有的变化发展的、系统的、矛盾的思维方法,体现了它的辩证发展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发展性,集中体现于“文化生命体”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16]。“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形成过程,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是系统的存在、矛盾的存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对于“文化生命体”的发展而言,创新性是其内在要求,而这种创新性既体现在理论层面,又体现在实践层面。就理论层面而言,没有文化指导思想的持续不断创新,文化就容易陷入衰败甚至停滞的状态。习近平文化思想本身就是具有独创性、创新性的思想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新性,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7]。就此而言,文化理论创新,要求首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继续推进理论创新。

就实践层面而言,文化实践创新,就是要不断赋予文化发展以内生动力,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进而激活各类文化要素的动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文化实践层面的创新,重视文化生产力。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文化经济”范畴,“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18]。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人文经济学”范畴。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新质生产力”范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19]。不难发现,无论是“文化经济”还是“人文经济学”,抑或是“新质生产力”,都包含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二者相互融合促进,“没有科技创新的经济,不是人文经济的应有之义;只有人文底蕴而没有经济的发展,也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要求”[20]。其中,文化的创新能力和创意表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和方向,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文化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得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得以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上文所述文化思想的不断创新、文化指导思想的不断创新、文化实践的不断创新,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发展创造力。

五、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战略定心力

文化思想的不断创新、文化指导思想的不断创新、文化实践的不断创新,不仅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创新发展力,而且有助于巩固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21]具有科学引领力(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理论、具有群众号召力(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其存在的前提皆在于,有一个文化主体,即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二者反过来对文化主体性的巩固亦大有助益。文化主体,作为科学引领力、群众号召力、发展创造力的前提性“定在”,通过文化自信,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展现为一种强大的“定心”。这里的“定心”,主要是指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不因外界各种干扰而动摇。就此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主体性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而言,体现为战略定心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主体性,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文化(文明)多元性。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只有在平等者之间才有可能进行国际合作”[22]。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文化(文明),各民族的文化(文明)有各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优点。为此,要尊重各民族、各民族的文化(文明)。“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任何一个民族都永远不会优越于其他民族。”[23]为此,在世界各国文化交往、交流更为密切的今天,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理应相互尊重、包容共存、交流互鉴。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主体性,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依托,集中体现为“文化自信”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古今中西文化交往交流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使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打破了文化交流与让渡文化自主性之间的悖论,进而对文化自信的认识提升至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4]。这种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25];是对中华文明的自信,“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26];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27];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自信,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28]。党的文化领导力就是建立在如此强大的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29]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我们党有步骤地、系统地、坚定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呈现了在文明类型上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强大领导力。就此而言,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理论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战略定心力。

综上所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其核心和灵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具体表现有科学引领力、群众号召力、发展创造力和战略定心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创新的理论、自信的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30]。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充分挖掘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领导力,充分发挥其科学引领力、群众号召力、发展创造力和战略定心力等作用。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研究”(编号22AZX00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5][8][9][30]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蔡奇出席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并讲话[N].人民日报,2023-10-09(01).

[2]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姜丽,张跣,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217.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16.

[6][13][25][2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9-21,45,18,1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

[10][1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4,26.

[11][12][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6,392,494.

[1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98.

[16][21][26]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9,2.

[18]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32.

[1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1).

[20]任平,李扬,战炤磊,王俊.人文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人文密码(笔谈)[J].探索与争鸣,2023(09):144-158+180.

[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2.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94-195.

[24][2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6,339.

[28]习近平.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网络编辑:陕西渭华干部学院